INDEX
Neolibe”、史密斯夫妇和影片主人公
在《杀手》中,史密斯夫妇歌曲的荒谬性并不是《杀手》中唯一酝酿的有趣之处。自然,史密斯乐队歌曲的魅力(或者更准确地说,莫里西所写歌词的魅力)并不局限于上述年轻人的孤独感和疏离感,以及与之相伴的虚无主义自我意识的生动表现。众所周知,他们可能是 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最具政治色彩的乐队之一。莫里西对撒切尔夫人的 “新自由主义 “和 “新保守主义 “政策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撇开他近年来的 “右转 “不谈)。).另外,众所周知,莫里西在乐队成立之前就深受所谓 “厨房同步主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锐化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弃这种观点,他们音乐中年轻人特有的疏离感和对身份的渴求才得以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了政治影响。
*Kitchen syncretism…… 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厨房水槽等日常事物为主题,以社会现实主义为表现形式,例如描绘工人阶级的艰辛生活。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和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在电影界引领了厨房综合主义,肯-洛奇(Ken Loach)等人也继承了这一风格。就文中的讨论而言,《杀手》可以作为肯-洛奇的电影《当我想起家人时》(2019年)的反转漫画来品味,该片描述了打工经济的祸害。

另一方面,《杀手》的主角–刺客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几乎可以肯定是 “没有”,只要看一眼影片就知道了。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独来独往、反权威的波希米亚人,但事实上,正如上述独白所表明的,他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尽管关于是否存在利他主义刺客的问题本身似乎就是无稽之谈:……)。),但他对自己的职业却有一种公开的 “自觉 “看法。他有一种 “职业精神”,预知未来,避免同情他人,不想隶属于任何群体,规避法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人,把杀人当作一门生意,力求以高效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果。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将所谓的 “新立博 “伦理/逻辑内化得非常明显的人。
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自由杀手,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 “自由 “行事。他根据具体情况接受客户的命令,自己 “独立 “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他自己毫不怀疑自己是一名优秀的职业杀手,但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他自然不能指望得到组织的任何支持。他们不仅没有靠山,而且一次失败就会迅速招致客户或主承包商的不满,使他们濒临死亡的终极惩罚。总之,刺客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经营者(分包商)的风险的讽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作的流动性已经很高。